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P0 ?; c7 T$ X. Q: t作者:王川 & |# q# N, Q* U; `0 C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2018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3/105和13.0/105,且均呈上升趋势[1]。虽然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36.1/105)和死亡率(8.8/105)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分别占世界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的17.6%和15.6%[2-3]。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疾病负担也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最喜欢哪种“胸”?我们来看看她有哪些特点。
/ t( n( n5 m! p5 |9 R" k/ j+ b$ Q4 s2 W$ w
乳腺密度也称为乳腺X线密度,是指乳腺X线影像中乳腺腺体组织在乳腺整体投影中所占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中纤维腺体组织与脂肪组织的构成。
. x4 P. }8 p( A1 l7 }+ _6 g; o1976年Wolfe首先提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此后,大量文献证明在欧美女性中乳腺密度越高,乳腺癌患病风险也相应升高,发现致密乳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系数为非致密乳腺的4~6倍[4]。
: b( ^$ d3 u! O% ^: `% i, c! g我国乳腺癌预防工作开展较西方国家晚,明确涉及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少。参考同为亚洲人群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女性关于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也在部分研究中观察到致密乳腺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欧美女性脂肪多,所以胸部罩杯普遍较大。
0 i$ @1 k: N6 o5 a, d# F亚洲女性乳房脂肪少、腺体多,多为“致密性乳腺”。在密度高(腺体组织多)的胸中,更便于癌症隐藏起来,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致密的乳房组织可能使评估乳房X光检查的结果变得更加困难,更增加了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难度。
/ q) @# R7 H) w7 \
; k- E" Y# h2 G* c2 K% \5 t, }7 _2 F; u7 G9 V
乳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不同年龄分布也存在差异。数据分析发现,我国乳腺癌患者人群较欧美人群更年轻化,其中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为40~59岁,而欧美人群为54~79岁。女性月经初潮早(12岁前来月经)、绝经晚(55岁以后绝经)是乳腺癌发病公认的危险因素。 7 S6 J8 w% y6 Q6 z( Z `* J2 v
初潮年龄越小,乳腺癌患病风险越大,初潮年龄低于12岁者乳腺癌患病风险是初潮年龄在12岁以上者的两倍左右。未产妇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者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而且首次分娩年龄大于30岁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相关性最大,是分娩年龄小于30岁者的6倍以上。
* O5 G& |! ~4 \; l) _. s首次分娩的年龄越大,乳腺癌患病风险越高,首次分娩年龄大于29岁的女性是首次分娩年龄小于20岁的女性患癌风险的3.53倍[5]。虽然分娩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但是与未产妇相比,经产妇在生产后5年乳腺癌患病风险会增加80%,生产2~4年后发生风险交叉,生产3~4年后患乳腺癌患病风险降低约25%。
' ^9 c# _1 C3 [# L5 R7 O母乳喂养对乳腺癌具有保护作用,但是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仅能降低ER-乳腺癌患病风险,但不能降低ER+乳腺癌的患病风险[6]。胎次和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PS:乳腺癌ER是指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的其中一项,也就是指雌激素受体。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后,经过免疫组化的检查。提示ER为阳性,也就是患者的雌激素受体为阳性。) , W( x( k8 ` `, w$ @& H
& s) }/ f: `6 `6 a0 H
8 M0 l, |9 n( S0 t# o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城市地区尤为显著。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乳腺癌发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15%~20%乳腺癌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然而,乳腺癌的病因学及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遗传性乳腺癌中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7]。 1 H* ]6 D1 P" g+ C+ M. @( t$ u
众多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易感基因中,BRCA家族是乳腺癌主要风险因子,其中BRCA1与BRCA2基因是发现较早、研究较为确切、与乳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易早期发病。约52%遗传性乳腺癌患者携带BRCA突变。乳
7 M" G5 r7 ^. ~3 J腺癌家系成员应被视为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咨询和遗传风险评估非常必要。由于测序技术的进步,BRCA突变的检测越来越简单可行。对确诊的携带BRCA突变者,临床上需密切随访。应有效地进行乳腺早期监测,超声、钼靶或乳腺MRI是筛查的主要手段,也可考虑联合应用,特别是对乳腺组织密度致密的年轻女性。 * ?" f2 P8 B$ D! _. }
- F7 B$ L% X$ p5 R3 p1 ~4 |
2 M# g3 l7 v" H+ B; e. e* q1 p乳腺癌为何偏向女性?当然是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激素水平。乳腺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人体重要的激素受体,能直接参与细胞炎性反应,且在乳腺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
- M, O# Q: [+ r5 e+ y+ T% J8 M激素治疗患者的乳腺癌患病风险比从未使用过的患者高。乳腺腺体的发育、增殖与退化均与雌激素息息相关。短期使用他莫昔芬等抗雌激素药物可降低乳腺密度,进而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曾被认为是具有致密乳腺女性预防乳腺癌的一种手段[8]。
8 i9 {# ~, {3 \) f7 H2 n但绝经后的激素替代疗法可重新刺激腺体发育,增加了绝经后女性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且联用雌激素与孕激素较单用雌激素增加的风险更明显。数据分析显示,80.0%~88.6%的欧美白人女性绝经后曾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而美籍华裔人群中仅51.7%~60.0%的女性曾使用[9]。
+ h+ `9 z0 @' A) z$ z这一比例在中国女性人群中更低,因此,雌激素替代治疗史可能是欧美女性绝经后乳腺密度反超亚洲女性的原因之一。
/ }& d- x: X2 j) H/ X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增加亚裔女性乳腺癌的风险高于欧美人群。欧美人群中,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增加20%~35%乳腺癌患病风险,但亚裔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后,乳腺癌患病风险是未使用女性的1.58倍[10]。 % s. p/ j5 Z$ I/ \) R
4 L* T5 d* b' w6 q/ g
9 t% B. m' W7 s" N- _' V7 N& }8 Q
过多的脂肪组织可造成体内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也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且在绝经后女性中尤为肥胖因素直接影响乳腺中脂肪细胞的分布,这一表现更加明显。
9 R* x0 i; `1 p' | |除此之外,经研究证实,酒精摄入可通过影响乳腺密度进而增加乳腺癌风险。与不饮酒者相比,每日饮酒1杯以上者致密乳腺的乳腺癌风险系数从 2.50提高至 6.58[11]。 ' K b. S* b% r
不仅酒精,还有尼古丁,乳腺癌喜欢,癌症家族的其他成员都非常喜欢!男性乳腺癌非常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的不到1%。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也不容忽视。
$ S2 Y/ c/ K- X2 d$ Z* Q随着生活方式、生育方式和环境暴露等因素的变化,疾病发病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也会逐渐增加。 / s) O. ~% |3 l. T( X6 S5 e
通过研究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可以尽量减少增加乳腺癌发病率的相关行为,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多吃蔬菜水果谷物并加强锻炼,建议首次分娩年龄不要超过35岁、提倡母乳喂养等,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癌症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7 W7 [( M- s) q# e. X4 F
参考文献 [1]Elisa Agostinetto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Clinical Evidenc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ancers 2022, 14(9), 2136;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4092136 0 \3 \* C( K( b `' A+ C" F+ `
. M1 R; ?" u* H# G
|